多年的埋頭苦讀,2天的考場疾書,2個月的耐心等待,她們成了全社會津津樂道的考研典型。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1517寢室的5位女生馬雨潔、錢愷婧、秦海玲、呂桑梓、孟莉,選擇考研并全部“上岸”,分別考入安徽師范大學、青島大學、鄭州大學、云南大學、黑龍江大學。
本科生是否考取研究生入學資格,盡管不能作為評價努力或成功的參照標準,但是一個寢室的5名學生實現整體“上岸”,仍然令人振奮。在經歷了“寒窗十年”的苦讀,尤其是參加完高考,進入“象牙塔”之后,不少學生選擇了“躺平”,學習動力大為削弱,有的甚至信奉“六十分萬歲,多一分浪費”。要讓青年學生自覺保持學習進取姿態(tài),不妨多用“正能量”榜樣進行鼓勁加油。我們在羨慕這5名女生的同時,更應探究她們全部“上岸”的勵志樣本意義。
5名女孩每天堅持泡圖書館、背單詞、聽語法、刷真題、析難點,對于熱衷于刷朋友圈、玩抖音、追熱劇、打游戲的人而言,她們的生活既單調又枯燥,可正是這樣日復一日的積累和近乎苛刻的自律成就了普通人的傳奇。更重要的是,她們在最該奮斗的年紀不隨波逐流,在最適宜耕耘播種的季節(jié)里辛勤勞作,在最美好的時光里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,面對不同的實際情況,青年學子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。據媒體報道,近年來研究生錄取率不超過20%,每年超過300萬考研學子注定落榜。在考研面前,失敗似乎并不是一個小概率事件,可不少學子卻將考研“上岸”看成一棵救命稻草。生活中的挑戰(zhàn)很多,機遇也是一樣,漫漫人生路,考研并不是人生發(fā)展的“唯一選項”,“上岸”更不是一個終點。只要每個人不負時代、不負韶華,努力為人生拼搏,就能夠成就美好未來。
【責任編輯 高小瑩 余海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