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經(jīng)過陳文章的積極奔走,在濉溪縣臨渙鎮(zhèn)怡心茶館,一番苦口,兩杯清茶,當?shù)亓簭R村一對因責任田承包反目30年的親兄弟握手言和。
30年如一日堅守田間地頭、街頭巷尾,化解矛盾糾紛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鄉(xiāng)風。作為臨渙鎮(zhèn)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、人民調解員,今年60歲的陳文章以群眾“貼心人”、百姓“和事佬”為己任,為群眾免費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余起,深入田間地頭調解民事糾紛3100余件,開展理論、政策等宣講3200余場次,傾力推動移風易俗、化解鄰里矛盾、調解社會糾紛,被群眾譽為可信可敬的“陳鐵嘴”和鄉(xiāng)村“小喇叭”。
臨渙鎮(zhèn)是一個有近十萬人口的古鎮(zhèn)、大鎮(zhèn),有著濃厚的茶文化,喝茶是臨渙人的習俗。“有理,茶館去說。”茶館成了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的平臺,臨渙司法所依托茶館建立茶館調解委員會。土地糾紛、彩禮糾紛、家庭糾紛……多年以來,司法所和調解委員會一年到頭忙得不可開交,經(jīng)常接待來訪者的就是調解員陳文章。這些不大不小的事,要用家長里短,要用法律常識,陳文章時常把調解搬到現(xiàn)場、搬到地頭、搬到茶館,動之以情曉之以理,一家家解釋、一個個勸解,日積月累,調解成功率在98%以上。因調解能力突出,老百姓稱,“這位‘陳鐵嘴’走到哪里,哪里就很快息事寧人。”
相對于法律服務工作者,陳文章更喜歡把自己稱為志愿者。從1994年開始,陳文章經(jīng)常到淮海戰(zhàn)役總前委舊址作紅色義務宣傳,到鎮(zhèn)上各個茶館進行民俗文化宣講,到村組以及企業(yè)、學校等開展法治宣傳,每年義務宣講50余場次。為宣傳黨的政策,他將國家大政方針與普法宣傳有機結合,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相關法律法規(guī)等開展宣傳講解。通過他的宣講,黨的各項政策和新思想在當?shù)氐玫胶芎玫膫鞑ァ?/p>
一個“陳鐵嘴”,千萬個“小喇叭”。多年來,陳文章熱衷公益、奉獻社會,心中裝著百姓,他還積極投身鄉(xiāng)村建設,主動申請擔任村法律顧問,免費提供法律服務。他堅持每月到村里為群眾免費提供法律咨詢,積極參與村集體重大決策,提供法律建議,為村集體提供合法性審查服務,有力維護村集體合法權益。他參與創(chuàng)新的“一杯茶調解法”成為全國基層社會治理創(chuàng)新案例,“鄉(xiāng)村小喇叭”志愿服務項目榮獲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“四個100”先進典型,本人多次獲評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“四個100”先進典型、“安徽好人”等榮譽稱號。
如今,陳文章已經(jīng)到了退休的年齡,但他一如既往地熱愛著基層宣講、人民調解的事業(yè)。“我今后還要繼續(xù)奮斗,服務好老百姓,當好群眾的‘和事佬’‘貼心人’。”陳文章真誠地說道。
記者 肖干 通訊員 張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