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4月7日6時許,劉向陽已經趕到了牡丹園里。
“市民們期盼的相山公園牡丹展,還有40多分鐘就開園迎客,我趕早過來再澆澆水,巡查一下,就怕有啥疏忽的……”蹲在芳菲四溢的牡丹花叢中,小心翼翼摘下幾片多余的葉片,劉向陽的笑容里滿是明媚。
7時30分,劉向陽打開牡丹園的大門,迎接第一批游客。
“唯有牡丹真國色,花開時節(jié)動相城!”“今年的牡丹比去年的還多還美……”絡繹不絕步入園中的游客們連連贊許。
牡丹花海如潮水般層層疊疊,9大色系、100余種牡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,各色牡丹爭奇斗艷,粉的嬌嫩,紅的熾烈,白的圣潔,紫的華貴,微風拂過,花香四溢,令人陶醉。游客們拿起相機、手機,用鏡頭記錄下牡丹的綽約風姿,不少游客穿上傳統襦裙,執(zhí)團扇漫步花徑,定格簪花照、花間舞等瞬間,留下美好回憶。
“‘葛巾’‘景玉’‘花王’‘姚黃’‘二喬’,這些都是傳統品種,這邊還有十大稀有名貴品種‘魏紫’‘趙粉’等,那邊花形奇異的是荷包牡丹……”為游客們熱情介紹的劉向陽,嘴角綻放著滿足的笑容,眼睛里仿佛閃爍著熠熠星光。
牡丹花海守護者
51歲的劉向陽,是市園林處相山風景區(qū)牡丹園負責人。34年來,他用專業(yè)與堅守,讓“花中之王”在淮北扎下了根,更用愛心為這座城市播撒下“國色芳華”。
1991年,劉向陽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,踏入了相山風景區(qū)花卉中心。當他的目光觸及那片牡丹園時,剎那間“一見傾心”。
“從沒想過淮北也能種出這么美的牡丹。”這份初見的驚艷,在心底種下了熱愛的種子。“我要守護這片牡丹園,讓這里開滿各色牡丹花!”彼時的他,怎么也想不到,這片牡丹園會成為他一生的事業(yè)與堅守。
淮北高溫多雨的夏季,對于嬌貴的“花中之王”牡丹來說,是一場嚴峻的考驗。看著在惡劣氣候下略顯脆弱的牡丹,年輕的他,心中涌起一股堅定的信念:“一定要讓這些牡丹在淮北扎下根來。”
30多年來,他的生活被牡丹填滿。白天,他穿梭在園子里,像一位細致的記錄者,仔細觀察每一株牡丹的生長狀況,記錄下它們的每一個細微變化。從牡丹的發(fā)芽、長葉,到孕蕾、開花,每一個階段都傾注著他的心血。晚上,當城市的喧囂漸漸沉寂,他在燈下翻開《中國牡丹》《花卉栽培學》等專業(yè)書籍,汲取知識的養(yǎng)分,只為更好地呵護這些牡丹。
精心呵護,只為花開
2015年夏天的一場暴雨,是劉向陽與牡丹之間一次驚心動魄的守護戰(zhàn)。
那天深夜11點,氣象臺發(fā)布紅色預警,正在家中休息的他,沒有絲毫猶豫,抓起雨衣就往外沖。
“老劉你去哪?”被驚醒的妻子詫異地追問。
“牡丹園剛移栽的四十多株‘青龍臥墨池’經不起水泡!”沒等妻子反應過來,他已沖進雨幕。
那一夜,在齊膝的積水中,劉向陽帶著年輕同事打著手電,一株一株檢查排水情況。凌晨3點,他發(fā)現一株名貴牡丹根部有積水時,便毫不猶豫跪在泥水里,用手一點一點疏通被堵塞的暗溝……
第二天,四十多株名品牡丹安然無恙,他卻因著涼高燒到39度。躺在病床上的他,看著窗外的陽光,心中卻滿是欣慰。
“那會兒根本感覺不到累,就想著這些牡丹都是咱們的孩子啊,得精心呵護著……”當日,回想起那段往事,劉向陽的笑容里滿是溫柔。
2018年春天,眼看就要到花期,園里的牡丹卻突發(fā)根腐病。這一突如其來的病害,讓他陷入了焦慮之中。那段時間,他吃住都在園子里,一心撲在解決病害問題上。他試遍了各種方法,查閱了大量資料,請教了許多專家,卻都不見效。
直到有天深夜,他忽然想起老師傅說過草木灰的妙用,那一刻,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。他立即爬起來,調配藥方。在接下來的七天七夜,他守在牡丹園里,時刻關注著牡丹的變化。每一次觀察,都帶著期待與緊張;每一次調整藥方,都凝聚著他的希望。
終于,病害得到了控制。當第一朵“洛陽紅”如期綻放時,他緊繃的心情才徹底放松下來。那一刻,他眼中的喜悅,比盛開的牡丹還要奪目。
讓美的種子生根發(fā)芽
近年來,在守護牡丹的同時,劉向陽還把心血傾注在另一件“甜蜜的事業(yè)”上——每周定期在景區(qū)植物科普園為孩子們義務講解。他深知,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,而他愿意成為孩子們與大自然之間的橋梁。
2023年深秋,為給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準備觸覺科普課,劉向陽連夜趕制了三十多個植物標本盒。每一片葉子,他都細心地用砂紙打磨邊緣,只為讓孩子們在觸摸時不會受傷。“孩子們看不見,但手指能‘看見’葉脈的呼吸。”
盲童小玲通過觸摸準確說出“這是銀杏葉”時,臉上綻放出笑容,那一刻讓他感受到了這份事業(yè)的意義,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去年冬天,他在科普園發(fā)現幾個中學生偷偷折樹枝做標本。他沒有責備,而是遞上修剪下來的枝條,溫和地說:“下次需要什么,我?guī)湍銈兞簟!彼睦斫馀c包容,讓這些孩子深受感動。后來,這些孩子成了科普園最小的志愿者。他們的班主任告訴他,班里“植物保護小隊”的日記本扉頁,都工整抄著他常說的那句話:“每一片葉子都是大自然的詩集。”
如今,相山牡丹園已從最初的30多個品種發(fā)展到120多個,成為淮北地區(qū)品種最多最全的牡丹專類園。但他的腳步從未停歇。去年,他開始試驗盆栽牡丹控溫技術,想讓市民在春節(jié)也能欣賞到國色天香。而科普園的小講解員隊伍也壯大到二十多人,看著孩子們像小苗一樣茁壯成長,他的心里充盈著喜悅。
34年光陰流轉,當年那個初入牡丹園,心中暗暗發(fā)誓的年輕人,如今已年過半百。
而相山的牡丹花記得,那些被他的講解點亮眼睛的孩子記得,這座城市記得——有位護花人,用時光書寫了一段關于牡丹、關于堅守、關于愛的傳奇。
在相山風景區(qū),劉向陽的故事,如同盛開的牡丹,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。
記者 徐志勤 通訊員 韓桂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