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“寧看十大人,不看一小兒”。兒科疾病復雜多變,又被稱為“啞科”,責任重、壓力大,而淮北礦工總醫(yī)院兒科主任宋華卻37年如一日,始終堅守兒科臨床工作,用精益求精的醫(yī)術為患兒驅散病魔,以愛為燈照亮兒童健康之路。
童趣聽診溫暖診療
兒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室。由于兒童的發(fā)病機理具有特殊性,而且起病較隱匿、病情變化快、家長又心急,更加牽動著每一個家庭的心,診治難度和壓力不言而喻,需要兒科醫(yī)護人員付出百倍的努力和關心。
在宋華心中,每一個患兒都是需要呵護的天使。面對因病痛哭鬧的孩子,他總是用溫暖的笑容、和藹的語氣緩解他們的恐懼。例如,聽診器在他手中,不僅是診斷病情的工具,更能“演奏”出治愈心靈的童話。
曾有個因肺炎反復住院的小女孩,每次看到聽診器就害怕得直哭,根本無法配合檢查。每次給這位小女孩看病,宋華沒有急著聽診,而是拿起聽診器輕輕說:“這是一個神奇的小喇叭,能聽到身體里小精靈唱歌的聲音,你想不想和我一起當偵探,找找你身體里的‘小歌唱家’?”說著,他先把聽診器放在自己胸口說:“聽!我的心臟在說‘砰砰’,我很健康!”小女孩被宋華逗得破涕為笑,順其自然配合他聽診。
在日常工作中,宋華總是用愛消解病痛給患兒帶來的恐懼,這樣充滿童趣的診療方式就是他半生“護童安”信念的生動寫照。
爭分奪秒守護新生
如果說日常診療是用溫柔叩響健康之門,那么面對危重癥患兒時,宋華及其團隊則化身與“死神”賽跑的戰(zhàn)士。
2024年年底,一名胎齡僅27周、體重700克、身形和成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超早產(chǎn)女嬰被緊急送入淮北礦工總醫(yī)院搶救。
當時,這名超早產(chǎn)女嬰全身青紫、呼吸微弱,生命危在旦夕。時間就是生命!宋華及其團隊立即打響了這場扣人心弦的“生命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。
救治超早產(chǎn)兒是醫(yī)學界公認的難題,每一項臨床決策都需權衡利弊、當機立斷,稍有差池便可能危及生命。宋華憑借豐富的兒科臨床經(jīng)驗和精湛的醫(yī)術,對患兒進行了全面的體格檢查和評估,迅速制定了科學周全的搶救方案。第一時間完成呼吸道管理,建立靜脈通路以及給予急救藥物治療,施行氣管插管,氣管內(nèi)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質,并借助呼吸機輔助通氣等關鍵救治措施……每一項操作都精準無誤。
小患兒歷經(jīng)79天救治,從奄奄一息到體重增至2200克,從微弱啼哭到歡快揮手,終于平安出院。后來,患兒家長特地給醫(yī)院送來了錦旗,對宋華及其團隊表示由衷的感謝。
30多年來,他帶領醫(yī)護團隊為無數(shù)重病甚至瀕臨夭折的患兒撐起生命的綠蔭,從“死神”手里成功搶回一名又一名心跳、呼吸驟停的患兒,為無數(shù)病患家庭送去了新的希望。
匠心管理建強隊伍
半生耕耘杏林,宋華深知“護童安”不僅在于救治,更在于防患未然。
他帶領團隊構建精細化安全管理體系,從診療流程到藥品管理,不放過任何細節(jié);定期開展培訓演練,讓安全意識融入團隊血脈。
他不但注重自身診療技術的提高,而且還非常重視科室醫(yī)護人員整體水平的提高。每周三次組織科室疑難、危重、死亡病例討論,每周一次的科室業(yè)務學習更是雷打不動,由主治醫(yī)師以上的人員為大家輪流講課,大大提高了全體醫(yī)護人員的專業(yè)水平,帶動整個團隊凝聚力不斷增強,業(yè)務能力顯著提升,在區(qū)域內(nèi)的影響力日益擴大。
半生杏林路,一世護童安。宋華用歲月書寫醫(yī)者仁心,用行動踐行“護童安”的莊嚴承諾,不僅成為孩子們心中的“守護神”,更為無數(shù)家庭筑起健康的銅墻鐵壁。
■記者詹巖通訊員丁婷婷